2024年国外仪器企业本土化布局新动态:加码本土创新 加速生产
随着中国经济与科学技术实力的持续飞跃,科学仪器市场在过去几年中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尤其是在2024年,这一动向再度得到了巩固。得益于国家对科学技术创新的格外的重视,以及一系列促进国产替代和高新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这一个市场的吸引力再度增强,慢慢的变多的国际仪器企业在中国的本土化布局步伐不断加快。
据了解,2024年初,中国政府在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背景下,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仪器行业发展的新政策。这使得包括丹纳赫、沃特世、安捷伦等国际仪器行业的领军企业加速进入中国市场,为自身的本土化进程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丹纳赫于3月31日与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签署了战略合作,成立了丹纳赫西部创新中心。这一个项目的建设旨在服务成渝地区的医药科研与创新转化,进一步强化该地区的研发及转化能力。随着西部创新中心一期项目在7月正式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丹纳赫旗下生命科学品牌Cytiva也将在此设立西部科创中心,预计于2025年全面运营,专注于生物医药工艺技术的开发与人才培养。
而沃特世则在5月8日宣布了一系列中国制造的液相色谱和质谱产品,并于十月继续扩大其本土化举措,包括在中国生产高分辨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系统Xevo™G3QTof。这标志着沃特世不仅在液相色谱和三重四极杆质谱领域实现了国产化突破,更促成了其产品在中国市场的深度融合。
蔡司也在本月的重大进展中展示了其在智慧制造和研发制造基地本土化的决心。7月8日,蔡司苏州研发制造基地的开业,成为该集团在华的重要研发和制造中心,为其显微镜、眼科设备等产品提供了更高效的生产能力。这一基地的建设不仅提升了蔡司的本土研发能力,还强化了其在全球的供应链韧性。
此外,瑞孚迪卓越创新中心在10月9日在太仓高新区启动,将涵盖多组学、细胞生物学等技术平台,满足生物育种及生物农业等新兴市场的需求,通过本土研发与生产的紧密结合,精准对接市场,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
SCIEX也于10月30日宣布实现其高端质谱仪器的本土化生产,标志着其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再创佳绩。与此同时,安捷伦与岛津也在各自的领域中加大了本土化生产的投资,安捷伦在上海制造中心的产品范围拓展,岛津的苏州四期工厂开业,都为提升本土化生产能力和效率提供了新的契机。
面对如此快速的行业变革,国外科技公司在华本土化布局的加速,反映了其对中国市场潜力的重视与敏感,也代表着在未来会有更多国际技术与本土创新相结合的案例。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国内生产制造水平,也会推动全球技术的交流合作,以此来实现市场的共赢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如何把握技术创新以及本土市场的动态需求,将是其成功与否的关键。未来,企业可能会通过更深层次的合作与开放的态度,建立起更为紧密的产业链关系,推动中国科学仪器行业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由此,我们可期待,未来的中国将在科学实验、工业生产等领域继续引领全球。
总结来看,2024年国外仪器企业本土化布局的动态及其加码本土创新的策略,不仅展示了中国市场在全球科学技术舞台上的主体地位,也为科学仪器行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企业应积极拥抱这一历史机遇,在保持技术领先的基础上,探索本土化的成功之道,以更好地服务于中国日益多元化的科技需求。